海昏侯墓考古手段“高大上”:地球物理探测术、GPS定位……
按世界遗产标准发掘 已初步建立遗址地理信息系统
历时5年,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数以万计文物,这些成果是如何取得的?11月4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用了一句“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考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文物保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展示水平”概括。据他透露,墓园的考古发掘有10余家单位跨学科合作,运用科技手段全程提取和记录信息。
陶钫
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指导考古发掘
“我们是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指导考古发掘,为今后大遗址的保护展示提供科学依据。”徐长青说,他们与规划单位配合,协调启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保护展示,以及紫金城与铁河汉墓群的总体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10余家国家级考古机构跨学科合作
记者注意到,海昏侯墓的考古专家队伍可谓是强强联手,尤其是涉及了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徐长青在介绍这一情况时,掰着手指说了10余家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 “10余个合作单位的专业队伍,每天都有不少于20人在工地工作,紧张时,工地人员达到50人之多,加上我们所考古、文保队伍,投入到文物保护与清理的人员常常达到上百人。”他说,“与这些单位长期合作,就是要保证发掘保护研究的权威、规范。”
与南海1号同列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现场文物保护放在首位。”徐长青说,南昌海昏侯墓是迄今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列侯墓葬。墓葬形制复杂,文物种类多,易碎易腐烂。“文物是否科学发掘、提取与记录,关乎是否可以为我国列侯墓葬的规制提供最准确标尺等重大课题。”
他透露,南昌海昏侯墓与南海Ⅰ号一起,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重点考古项目。
初步建立海昏侯国遗址地理信息系统
“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实现了发掘现场全程数字化、影像化、科学化。”谈起考古发掘中的这一亮点,徐长青说,在考古调查和发掘前期,他们大量使用了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完整信息化。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海昏侯国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
文/图 江南都市报记者 陈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