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 hi,最近想去哪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
站内搜索:

探访处州历史奥秘 寻觅民族文化瑰宝【美丽中国行走进丽水——发现之旅】缙云县郑苏成:以法之名,铸和谐之基

探访处州历史奥秘 寻觅民族文化瑰宝【美丽中国行走进丽水——发现之旅】缙云县郑苏成:以法之名,铸和谐之基

文/图 来源/美丽中国行网

(美丽中国行丽水讯 赵延策 上官伟胜 周利强 莫丽坤 采编 封君/文/图)


 
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美丽中国行走进丽水——发现之旅》采访到了这样一位老人,他叫郑苏成,虽已年逾七旬,却依然活跃在普法与化解矛盾的一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郑苏成先生出生于1952年,2010年,他成为了缙云县人民陪审员。在陪审工作中,他深刻意识到法律知识和社会力量对于和气解决案件的重要性。2011年,在他的积极推动下,“110联调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一举措,为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新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郑苏成先生并未满足于此。他在调解案件中发现,许多民事纠纷因当事人不懂法律,最终演变成治安或刑事案件。于是,他萌生了组建普法团队的想法。在梅亚宝律师的资金支持和当时五云派出所副所长周建军的共同努力下,缙云近民法律宣讲团应运而生。

 


团队组建初期,困难重重。专业法律知识人员稀缺,郑苏成便独自一人骑着电瓶车,带着笔记本电脑和音响设备,深入各村镇进行宣传。他针对农村实际需求,重点宣传民间借贷、承包承揽合同、房屋买卖规范性协议制作等法律知识。尽管面临着农村法律意识淡薄、村民不理解等诸多困难,他始终坚守信念,从未放弃。

 


记得一年正月十五,迎龙灯时节,郑苏成先生趁人多前去宣传。起初,人们纷纷围拢过来,可当宣传进入主题时,附近龙灯出现,听众们瞬间散去,身边仅剩下一两人。但他依然坚持讲完了全部内容。正是凭借着这份执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的法律宣传工作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律师、法官、检察、公安、调解员、陪审员、医务人员、社会公益爱心人士等加入到近民法律宣讲团,团队规模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230余人。团队的专业知识人员不断增多,宣传法律知识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在普法和化解矛盾的过程中,郑苏成先生和他的团队不仅为群众提供法律知识解答,还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他们用拉家常、问近况等方式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赢得信任,从而顺利切入调解。在一次调解中,一位父亲因女儿和其男友的事情闹到派出所,起初他拒绝交流。郑苏成递上香烟并巧妙称赞其女儿,最终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成功化解了矛盾。
 


郑苏成先生的努力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他荣获了司法部关于通报表扬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四百强先进个人、省司法厅调解能手、丽水市司法局特级调解员、丽水市公安局金牌调解员、缙云县金盾调解员等诸多荣誉。

2021年,西南政法大学的谷里博士专程随导师赵月枝院士来到缙云与郑苏成交流。他们在双溪小学的教室里,就调解的经验与技巧进行了深入探讨,二人一见如故,原定10多分钟的会谈不知不觉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同年4月,赵月枝院士和河阳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春才一行前来近民法律宣讲团调研,对宣讲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一直是近民法律宣讲团的重点工作方向之一。2019年,宣讲团在新碧街道福康村创建了青少年法治基地、模拟法庭及儿童之家,让青少年亲身体验法律的威严,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近年来,近民法律宣讲团还积极探索可复制的模式,将“枫桥经验 缙云典范”逐步向周边推广。在拘留所、新碧街道福康村、三都村、五云街道白岩村、壶镇镇等地设立了多个法律宣讲服务点和分团,并建立了道德基地,力求让“近民普法 服务为民”的初衷得到更好的体现和推广。
 


郑苏成先生荣获《2025·感动中国人物》奖

封君先生写诗《 七律·赞郑苏成先生 》:
乡野扎根岁月长,
基层起步绽荣光。
村干初任担责重,
县誉遥来步履刚。
调解为民心隐秀,
普法济世志轩昂。
独将寂寞成光驱,
浩气盈胸姓字香。
往昔艰辛皆历遍,
英雄特质自昭彰。
不阿强权行高洁,
独守初心向艳阳。
欲著回忆录往事,
愿同椽笔赋新章。
精神传世家族盛,
康泰家和岁月祥。




郑苏成和他的近民法律宣讲团,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社会和谐的执着追求。他们以法之名,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稳定贡献力量,成为了缙云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法治的阳光将照耀缙云的每一个角落,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

发现之旅

首页 > 发现之旅 > 正文

探访处州历史奥秘 寻觅民族文化瑰宝【美丽中国行走进丽水——发现之旅】缙云县郑苏成:以法之名,铸和谐之基

作者:图 来源:美丽中国行网 发布时间:2025-05-09 14:04:53

(美丽中国行丽水讯 赵延策 上官伟胜 周利强 莫丽坤 采编 封君/文/图)


 
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美丽中国行走进丽水——发现之旅》采访到了这样一位老人,他叫郑苏成,虽已年逾七旬,却依然活跃在普法与化解矛盾的一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郑苏成先生出生于1952年,2010年,他成为了缙云县人民陪审员。在陪审工作中,他深刻意识到法律知识和社会力量对于和气解决案件的重要性。2011年,在他的积极推动下,“110联调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一举措,为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新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郑苏成先生并未满足于此。他在调解案件中发现,许多民事纠纷因当事人不懂法律,最终演变成治安或刑事案件。于是,他萌生了组建普法团队的想法。在梅亚宝律师的资金支持和当时五云派出所副所长周建军的共同努力下,缙云近民法律宣讲团应运而生。

 


团队组建初期,困难重重。专业法律知识人员稀缺,郑苏成便独自一人骑着电瓶车,带着笔记本电脑和音响设备,深入各村镇进行宣传。他针对农村实际需求,重点宣传民间借贷、承包承揽合同、房屋买卖规范性协议制作等法律知识。尽管面临着农村法律意识淡薄、村民不理解等诸多困难,他始终坚守信念,从未放弃。

 


记得一年正月十五,迎龙灯时节,郑苏成先生趁人多前去宣传。起初,人们纷纷围拢过来,可当宣传进入主题时,附近龙灯出现,听众们瞬间散去,身边仅剩下一两人。但他依然坚持讲完了全部内容。正是凭借着这份执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的法律宣传工作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律师、法官、检察、公安、调解员、陪审员、医务人员、社会公益爱心人士等加入到近民法律宣讲团,团队规模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230余人。团队的专业知识人员不断增多,宣传法律知识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在普法和化解矛盾的过程中,郑苏成先生和他的团队不仅为群众提供法律知识解答,还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他们用拉家常、问近况等方式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赢得信任,从而顺利切入调解。在一次调解中,一位父亲因女儿和其男友的事情闹到派出所,起初他拒绝交流。郑苏成递上香烟并巧妙称赞其女儿,最终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成功化解了矛盾。
 


郑苏成先生的努力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他荣获了司法部关于通报表扬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四百强先进个人、省司法厅调解能手、丽水市司法局特级调解员、丽水市公安局金牌调解员、缙云县金盾调解员等诸多荣誉。

2021年,西南政法大学的谷里博士专程随导师赵月枝院士来到缙云与郑苏成交流。他们在双溪小学的教室里,就调解的经验与技巧进行了深入探讨,二人一见如故,原定10多分钟的会谈不知不觉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同年4月,赵月枝院士和河阳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春才一行前来近民法律宣讲团调研,对宣讲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一直是近民法律宣讲团的重点工作方向之一。2019年,宣讲团在新碧街道福康村创建了青少年法治基地、模拟法庭及儿童之家,让青少年亲身体验法律的威严,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近年来,近民法律宣讲团还积极探索可复制的模式,将“枫桥经验 缙云典范”逐步向周边推广。在拘留所、新碧街道福康村、三都村、五云街道白岩村、壶镇镇等地设立了多个法律宣讲服务点和分团,并建立了道德基地,力求让“近民普法 服务为民”的初衷得到更好的体现和推广。
 


郑苏成先生荣获《2025·感动中国人物》奖

封君先生写诗《 七律·赞郑苏成先生 》:
乡野扎根岁月长,
基层起步绽荣光。
村干初任担责重,
县誉遥来步履刚。
调解为民心隐秀,
普法济世志轩昂。
独将寂寞成光驱,
浩气盈胸姓字香。
往昔艰辛皆历遍,
英雄特质自昭彰。
不阿强权行高洁,
独守初心向艳阳。
欲著回忆录往事,
愿同椽笔赋新章。
精神传世家族盛,
康泰家和岁月祥。




郑苏成和他的近民法律宣讲团,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社会和谐的执着追求。他们以法之名,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稳定贡献力量,成为了缙云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法治的阳光将照耀缙云的每一个角落,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

0
精选推荐
游记攻略